榕。錦。時。光。生。活。園。區

九月初之前,如果有人跟我說這個地名,

我一定是「ㄏㄚˊ ? 你說哪兒?」

完。全。陌。生。啊

 

說是在中正紀念堂附近,金華街上,

在台北市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2.0的計畫下,

又一處日式老屋被修復完成,成了榕錦時光生活園區,九月初開幕。

金華街歷史建築與受保護樹.jpg

圖片來源:台北市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成果

 

那就...去走走吧!

 

說要快去,是因為疫情期間,

可以順利帶小樹孩兒們出校門搭捷運走訪臺北好地方,

竟成了奢侈的幸福。

希望這學期都能順利出走啊~

 

從捷運東門站3號出口出來,跟著google地圖,

約莫八分鐘的路程就到達榕錦時光生活園區。

DSC00033.jpg

豔陽下,

眼前高聳的老樹與日式木造老屋彷彿帶來一陣涼風~

 

DSC00028.jpg  DSC00029.jpg

黃色招牌太顯眼,所以就不由自主的往那邊靠過去,

這一靠近,就看到了【市定古蹟-台北監獄圍牆遺跡】介紹牌。

監獄?

DSC00034  DSC00040.jpg

 是的,

名字聽起來美麗優雅的榕錦時光園區,曾經是監獄的一部份!

 

這段殘存的牆,是台北監獄的南圍牆

是在日治時期西元1899-1904年間,利用拆除的清代台北府城城牆的石材來砌成。

除了擁有歷史文物的價值,

也曾是日治時期所建的監獄殘存的遺構,是近代司法史的見證,

另外,也兼具日治時期台灣抗日志士受難事蹟的象徵意義。

( 以上文字摘自說明牌)

 

來看看當年的監獄有多大呢?

DSC00059_副本.jpg

↑ 翻拍自服務中心大圖再做文字加工。榕錦時光園區的範圍只有南圍牆外黃框這一小區官舍區

 

日治初期有許多反日勢力,監獄需求大增,

日本政府在台北城東門外少有住家且幾乎都是水田的空地上新蓋了一棟臺北監獄

監獄在西元1904年完工,是當時台灣最大規模的現代化監獄,

在監獄大門及四周高牆外側也同時興建獄政官員宿舍,

周邊還有農場、病院及公共浴場等設施,

整個監獄及宿舍群落建築面積達58752坪。

Taihoku_Prison_in_Meiji_era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監獄大門)

 

現代化監獄嘗試把人權融進設計裡,

DSC00049.jpg

但抗日烈士羅福星在此受刑,

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台灣文化協會創辦人蔣渭水也曾被關押在此。

1924年改名為臺北刑務所,見證了刑務改革下存在著的殖民壓迫。

DSC00074.jpg

二次大戰期間,這裡成為關押與處決盟軍戰俘的處所。

1945年戰後日本殖民結束,中華民國接管台灣,改稱為臺灣臺北監獄繼續使用,

成為在1950年代囚禁最多政治犯的監獄。

而原來的刑務所官員宿舍區在戰後成了法務部職員宿舍,土地也歸國有,

沒分到宿舍的公務員在長官允許下在監獄外的空地上蓋「違建」棲身。

也因為探監的需求,這裡逐漸聚集了許多商家,

俗稱為監獄口的聚落居民一度高達3000人。

DSC00062.jpg  DSC00052.jpg

 

臺北監獄一直到1963年遷至桃園龜山才陸續遷離拆除。

而後,

從中南部到台北打拼的城鄉移民也在負擔不起太高的居住費用而搬進這老社區。

DSC00057.jpg

不同年代來自不同地方聚攏在此的住民,

為了生活而擺攤,賣著家鄉美食,也不斷增建居住空間,

圍繞著日治時期就有的監獄,

形成了多元融合、創意克難但生活機能完善且相互照顧的華光社區

有名的廖家牛肉麵、新鮮豆漿店、杭州小籠包都來自這裡。

DSC00058.jpg

 

時光往前飛奔,

快速發展的臺北都會人口越來越多,土地也越來越稀有值錢,

這讓身處臺北市精華地段的華光社區在2007年面臨了都更的命運!

政府想收回土地做為金融特區,

法務部直接對法律上的非法住戶與違建戶提出訴訟,要求拆屋還地並返還不當得利

然這數十年來居民雖然住在國有地上,但也都是在早期花錢自建、擴建或輾轉購屋,

長期以來有門牌也繳稅與水電費,等同政府默許他們的合法居住權,

突然就被下令要強制拆遷,還被當小偷一樣的說有不當得利,真是情何以堪。

DSC00051.jpg

↑  榕錦時光園區原住戶門牌

 

雖然居民不斷陳情抗爭,也有台大城鄉所發起的反迫遷連線結合各單位聯盟協助,

希望政府可以合理安置與協商,但居民還是陸續敗訴或只能和解。

2013年開始強制大規模拆屋,激烈抗爭成了警民衝突現場。

同時,【臺北刑務所群落文化資產護育聯盟】也嘗試從文資保留的方向與政府協商,

開啟並帶動了文資保留的議題,

但終究只保留住了一小區老樹和官舍。

台北監獄.jpg

 Google地圖重製。最後只保留住榕錦時光園區這一小區的老樹與宿舍區~

 

十年後,當初被強制拆除迫遷的華光社區,目前仍是草地和臨時停車場.....。

只有一個角落出現了榕錦時光園區。

 

怎麼感覺好像政府欺負人民的故事啊~

 

2013年底,七棟原臺北刑務所官舍浴場終於登錄為歷史建築,

並保護此區域的老樹,同時將南北的監獄圍牆遺跡列為市定古蹟。

2017年展開全面修復作業,

2020年再以「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媒合民間力量,

讓企業出資修復後營運來活化文化資產。

歷經漫長的修復與規劃,

原臺北刑務所官舍以「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在今年九月初開幕,

希望營造適合全年齡民眾共同體驗的生活園區。

應該說,

如果沒有華光社區居民的血淚抗爭與社運團體的努力,

也就沒有現在的榕錦時光了。

2022_11_14 13_49 Office Lens.jpg

 翻拍自園區的DM,可以看到進駐了多家名店

 

根據園區執行長說明,代表這區保存下來的許多老榕樹,

是這區在日治時期屬錦町,所以取名榕錦,希望能重回以前的榮景時光。

(聽起來和臺北刑務所的獄政空間歷史有點格格不入?)39.gif

(有學者指出這區不是錦町而是福住町)

圖片來源: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GIS/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漫步在榕錦時光生活園區,

是一間接著一間修復完成的日式宿舍樣貌,

DSC00130.jpg

美麗的造景與蓊鬱老樹一路相陪,

DSC00123.jpg  DSC00125.jpg

但望向馬路對面更像森林呢!

希望那邊的老樹不需要被保護也能安好。

DSC00081.jpg

 

很想帶孩子們進每一間看看老屋修復完後裡頭的樣子,

DSC00066.jpg

但幾乎都成了餐廳,

沒消費就不方便進去了。

DSC00092.jpg

 

只能從外頭往裡ㄇㄧㄠ一下~

又怕打擾裡頭的客人。

DSC00087.jpg

 

資料寫著,修復團隊為了保持建物原始風貌風格,

修復過程中盡量使用原有建築材料,

DSC00132.jpg  DSC00133.jpg

而園區的歷史是從日治跨到民國政府遷台後的時期,

在此匯聚的居民也因為生活需求自力營造,讓建物呈現了特別的生活紋理。

DSC00068.jpg

例如日式木造屋老舊毀損後,

就用當時流行的「力霸鋼架」自行改建,非常符合經濟效益。

 

公有宿舍時期的紅磚圍牆也做部分保留,

DSC00095.jpg  DSC00077.jpg

當時使用的TR紅磚是品質保證,也是種財力與身分的象徵,

磚面上有壓印商標與紋路,

既可增加水泥砂漿在紅磚上的附著力,又可標明產品來源。

DSC00036.jpg
 整修過程中無法再使用的舊磚頭化身為裝置藝術~

(覺得磚頭本身的紋路就很藝術啊)

 

    DSC00096.jpg

原本搬離華光社區的廖家牛肉麵剛好和修復後的榕錦園區就隔條馬路,

有著排隊人潮呢!

 

DSC00084.jpg

園區內有一張說明牌呈現華光社區曾經的生活樣貌,

但沒有提到它消失的原因。

 

走到園區尾端,有一棟紅磚房,

DSC00076.jpg

磚房旁無法忽視的茂盛大樹幾乎和房子融為一體,

DSC00075.jpg

原來這裡就是以前的公共浴場呀!

DSC00111.jpg  DSC00106.jpg

為了讓房子和老樹和諧共生,

修復時保留了老樹的生長環境,讓它繼續自由伸展。

DSC00117.jpg  

因為這間不是餐廳,是一間精油店,

問了店家可否進入參觀?

還好他們很歡迎也很開心的跟我們聊著店裡的老樹和保留的浴場紅磚牆,

DSC00107.jpg  DSC00108.jpg

奧斯頓坐下來被布置成香草花園的這塊,

就是泡澡池呢!

166186795166742_P18484979 (1).jpg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徐偉真

26.gifBig Tree 碎碎念:

如果以文資保存的目的來說,浴場變成這樣會不會失去了歷史的痕跡?

或是應該放一張還沒成為芳香精油店面的照片可以對照呢?

 

繞到南圍牆旁,

老屋的後院整理成了日式庭園,

DSC00077.jpg  DSC00079.jpg

讓孩兒們坐在廊緣感受一下日式庭院的雅緻與禪意,

DSC00101.jpg

↓ 圖片來源:台北市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成果

1982f099-04bd-4117-9293-8d260df6419b.jpg

 

接著就是小樹孩兒們自由走逛覓食時光了~5.gif

 

這裡有他們想吃的九州鬆餅瓦芙和冰淇淋,

但他們說頗貴,

DSC00073.jpg

 

  穿梭園區中發現一間價格比較適合小孩的冰淇淋,

就坐進店裡二樓,邊俯看著南圍牆邊休息享用~

DSC_0020.jpg

這裡看出去就是台北監獄拆除後蓋起的中華郵政大樓和中華電信大樓。

 

好丘的貝果也是小樹們的口袋名單,

DSC00088.jpg  DSC00145.jpg

好丘店面成了一棟玻璃屋是因為之前這棟老屋發生火災被燒毀了,

修復團隊保留殘存結構,讓房屋自己說故事。

 

DSC00140.jpg  DSC00069.jpg

整個園區逛完,似乎少了甚麼?

 

我想是因為這裡是經歷了抗爭好不容易保存下來的歷史場域,

雖說老屋修復與保存不易,需引進民間力量,

但為了活化文資以純商業方式經營,就看不太到歷史與文化。

DSC00147.jpg

 

尤其是帶著孩子來到這裡,幾乎都是價格不斐的餐飲店,

想看修復好的日式建築也進不去,連浴場的泡澡池也填成香草花園了。

 

DSC00063.jpg  DSC00042.JPG

好不容易發現的服務中心,

有努力呈現臺北監獄的歷史脈絡與華光社區的生活痕跡,

但這服務中心空間真的有點小。26.gif

 

DSC02359.jpg

↑ 服務中心裡展示榕錦時光修復前的官舍照片~照片來源:小彤彤

 

很希望園區在經營一段時間後,

可以在文資保存與商業營運中重新抓個平衡。

(這應該是台北市文化局的責任4.gif)

可以先開始有預約導覽的服務,

讓孩子們更能理解這裡成為文化資產被保存下來的原因,

也更能看見美麗園區背後的故事與意義,

全齡體驗的營運主軸可以實現。

 

後 記

寫文章時,腦中記憶畫面突然回來。

從年輕時就愛到國家劇院(中正紀念堂園區裡)看表演的BigTree

似乎曾經吃過華光社區有名的杭州小籠湯包,也到過社區裡走走。

找了相簿裡的照片,找到了耶~

但已經不太確定是何時拍的了。

IMG_4426.jpg

杭州小籠湯包今年又再次獲得米其林台北小吃必比登推薦名單之一,

當然店面已經不是這原來的樣子,

但同樣在杭州南路上唷~

IMG_4429.jpg   image

左邊拍到的這棟似乎是修復完畢的,在愛國東路上的刑務所官舍。

(右圖翻拍自:台北市文化資產老房子導覽手冊)

 

IMG_4431.jpg  IMG_4432.jpg

 

已經消失的老社區~

IMG_4434.jpg

 

arrow
arrow

    Big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