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
(請發 Banka 的音)
在哪兒呀?
↑ 圖片翻拍自:臺北歷史散步/遠流出版
艋舺應該算是台北「老」地方了。
艋舺這名字來自平埔族語的「 Banka / 獨木舟的意思」,
想像著久遠久遠的年代,淡水河上,划著獨木舟的平埔族人帶著蕃薯來到此地交易,
漸漸形成了第一條街:蕃薯市街。
獨木舟在此聚集運貨交易, Banka 成了此地的名字。
艋舺的命運一直和淡水河相連。
還記得艋舺是臺北最早發展的商業街市嗎?
早年拜淡水河運之賜,大船小船在此停泊交易,熱鬧繁華!
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稱號可不是開玩笑的,
當年代全臺灣經濟最活絡的三大貿易中心,
南部是台南府城,中部是鹿港,北部就是艋舺了。
好景總是不長,艋舺港口泥沙淤積後大船不再停靠,而且艋舺人也太過排外,
國際貿易的繁華慢慢轉至大稻埕,艋舺就漸漸的沒落了。
但我們依舊可以在巷弄大街裡瞥見艋舺那絢爛的曾經。
說了那麼多,艋舺到底在?
Banka快速念十遍,就會變成萬華,
艋舺就是現在的萬華啦。
至少,萬華龍山寺有聽過吧!
來到萬華/艋舺這臺北老地方,
當然要先拜訪這兒有名的歷史街區~剝皮寮。
剝皮寮,名字聽起來有點嚇人,剝甚麼皮?
獸皮?人皮?樹皮?
(絕不可能是人皮,又不是拍恐怖片)
地名的來源聽說有三種~
1.剝樹皮(曾是木材集散中心)、
2.剝獸皮(曾是皮革品製造地),
3.另外以發音相似,認為「剝皮」即是「北皮」(舊名的閩南發音)
但是沒人可以確定。
但可以確定的是,
剝皮寮這條街是臺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
在目前可得的艋舺地契資料中,
可以推估剝皮寮聚落的成形應是在清代早期,
開發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時間了。
當年的街道大小與蜿蜒曲折的樣子就是這樣喔~
而這個從清代初期就發展起來的聚落,
到了清代中期就是其他街庄要進入艋舺重要市街的必經要道,當時稱為福地寮街。
(當時的艋舺因為靠近淡水河,已是台北各地土產的集散地。)
到了日治時期,
政府大力推展街區改造時漸漸失去了它的地位,
但因為這裡劃定為老松國小的校區,
所以沒列入拆除改造的範圍,
陰錯陽差下我們現在才看得到這整區保存了清代完整的街型、傳統居屋,
以及日本時代的市區改正後的立面和戰後改建的面貌。
混搭風的建築訴說著不同年代的故事,
可以說,
剝皮寮歷史街區的整個建築空間,見證了當年艋舺的發展。
在剝皮寮歷史街區中,
成立了一個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入口這棟原本是艋舺名醫呂阿昌醫師的家宅,
建築物裡頭展示著台灣醫學的發展,
呂阿昌醫師因研究鴉片而獲得日本醫學博士的學位,
也常幫窮苦人家免費醫病,在地方非常有聲望。
進入鄉土教育中心裡頭可以清楚的看到,
左邊的歷史街區和右邊的老松國小是相通的呢!
當年託老松國小的福,讓這片街區得以保留。
鄉土教育中心裏頭展示了艋舺的歷史發展與人文故事,
有不同的展間可以自由體驗唷~
↓ 水岸城市的變化
艋舺與淡水河當然是命運相依的,
艋舺曾是淡水河邊的第一港口,貨物都在此熱鬧上下船流通交易
↓ 建築生活智慧館
可以了解建築的生活智慧並自己蓋房子~
清朝店屋~
日治時期的街道改正後的建築立面~
努力蓋房子~
(其實他們在研究如何亂蓋一通也不會倒的房子~)
還可以坐坐早期的交通工具~三輪車,
玩玩各式各樣無3C年代的童玩~
連幼稚園小小孩都玩得不亦樂乎啊~~~~
↓ 百業興隆店家多說著從前剝皮寮的生活
還有老字號商行以前所在的位置圖,現已人去樓空,只能想像~
走在街區裡,
較讓我感傷的是,
原本這一大區街屋裡非常熱鬧,有各式各樣的老店在此經營,
但老街區總會沒落,
當年要整理這兒成為歷史街區時,
原本住在這裡或在此經營店面的住戶都被請離開了,
生活樣貌嘎然消失,只剩空蕩蕩的歷史街區了。
走在老老的「街上」與「亭仔腳」(騎樓),
已感受不到曾有的生活。
其實,大樹覺得把在這裡經營的店面留下,不需要讓他們搬走,
原有的產業留著,更能讓老街區成為流動的、有人情味的「生態街區」呢!
當然,要看在地人的想法與意願。
↑ 長壽號 茶桌仔店 的 亭仔腳 舊貌(圖片來自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雖然現在空間也再利用成為展覽空間,
舊牆的塗鴉也成了新風景!
但還是覺得少了甚麼。
離開剝皮寮,沿著廣州街走一小段,
就會發現賣青草茶的攤位越來越多。
沒錯,
人還沒到,就開始聞到空氣中凝著香草味道的青草巷就在這兒。
短短一條街滿是青草店,忍不住深呼吸,
這濃濃青草香,跟我很合呢!
香?
有的小樹受不了這香草味很想快快離開~XD
但在久遠以前,這些青草店可是救命的店呢!
清朝年間的艋舺是正值開墾初期的農業社會,有許多流行疾病蔓延,
但那時沒那麼多中醫師或中藥店,
許多人就到龍山寺求藥籤,再到旁邊的青草店拿藥方回家熬煮治病,
這條青草巷就在龍山寺旁,每家店都年代久遠了。
(吃貨們還是忍不住嚐了杯青草茶~)
短短的青草巷一下就走完,盡頭就是龍山寺的圍牆了,
左轉,再右轉,
就是鼎鼎大名的艋舺龍山寺!
早年漢人移民到台灣來,
環境惡劣,生死未卜,
為求神明保佑,
多攜帶家鄉廟宇的香火以為庇護 ,
聚落當中一定有廟,
是對未來惶恐,辛勤辛苦的人們,
很重要的心靈依靠。
廟裡的藻井,是傳統建築中等級最高的室內裝修,
以後到廟宇記得欣賞看看。
這八角形藻井,有如蜘蛛結網,
藻井下方還有8個木雕獅座將藻井抬起,降低了沉重感,是非常精緻的裝飾藝術。
總是香煙繚繞,人山人海的龍山寺,
走過兩百多年,
深厚的歷史文化、建築特色以及和在地人息息相關的生活與信仰,
讓它成為了國家級的古蹟,
也成為外國人到台北必朝聖的觀光聖地。
終於~
期待已久的剉冰,我來啦!
蝦密!!!今日公休!!!!!!
大樹帶了那麼多次的艋舺遊,第一次遇到龍都冰果店公休啊~~~~
我的八寶冰~~~~~
傷心之餘只好轉戰【兩喜號魷魚羹】,
不吃羹的,經店家推薦可以去另一家也很有名氣的在地老店愛玉冰,
大樹帶著兩個小樹快步尋去,
然後發現。。。也公休!!!
這 到 底 是 怎 麼 了~~~
。
。
。
艋舺之旅在小遺憾中結束,
沒關係,台北捷運很方便,龍都會等著你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