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有股魔力,
吸引著小樹們一再提案,非去不可!
但,剛好遇到雨天還真是第一回呢!
第一回的還不只遇雨這一樣,
上了捷運,「藝想實境」的車廂裝置,也是第一回相遇~
讓大家興奮的左拍右拍,咖擦不停!
原來這是歡慶國家戲劇院與音樂廳-
兩廳院30週年的行動兩廳院情境布置,
讓搭捷運的人們
也享受一下坐上豪華觀眾席的感覺!
座位下方那蜂巢狀的可是空調出風口唷~
每人一台專屬空調呢!
但座位不多,能坐到也算幸運!
要剛好遇到這車次,剛好進到第一車廂,剛好車上人不多......的
極致幸運!
去過兩廳院(國家戲劇院&音樂廳)看過表演嗎?(在中正紀念堂那兒)
從1987年開幕至今,已舉辦超過5600場的演出,共服務過650萬人次,
大樹我也在那統計數字裡頭,算是粉絲級觀眾了!
搭捷運到淡水要花點時間,
這樣的時間也頗剛好,剛好時間轉換心情,剛好時間興奮,剛好時間期待。
抵達淡水站,一下捷運車廂,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打了哆嗦,快快穿起了外套,
這雨天淡水的海風,真夠涼的!
下著雨的平日淡水竟還是有不少的人,撐著傘的我們直奔渡船頭!
這回的行程重點放在淡水往八里的渡輪,大樹我超怕時間來不及,
腳步快到某人說:我們好像是來健行的!哈哈哈~
灰濛濛的天氣,
踏上濕漉漉的渡輪,
小樹們依舊雀躍!
搭船就是有休閒感~
悠遊卡太方便,嗶一聲就可以上船,
以至於我完全沒注意一趟要多少錢??
說到這航行於淡水-八里間的渡輪,可是歷史悠久了呢!
其實用想像的應該就可以理解,
在早期陸運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
隔著淡水河的淡水與八里,眼睛看過去就可以清楚看到對方,
最快的交通工具想當然爾就是船運,
從早期先民到現代的我們,同樣的路線,只是交通工具從獨木舟到電動輪船。
吹著海風,看著浪花,
淡水遠離,八里靠岸,
下船囉 !
第一眼的左岸八里,
迷人至極。
是與右岸那店鋪綿延熱鬧跳躍的淡水完全不同的氛圍。
岸邊停泊的舢舨船,
剛冒出頭的水筆仔寶寶,
悠閒漫步覓食的水鳥(有看到嗎?)
在霧雨濛濛的天空下,
靜謐。。。。。。
八里,曾是先民辛勤樸實生活的地方,
十三行博物館裡頭記錄著久遠久遠新石器時代那燦爛獨特的文明。
八里,是台北最早發展的聚落,比艋舺、新莊、淡水都早,
由於觀音山與對岸的大屯山可供航途作指標,
曾是大台北與大陸貿易的重要據點,也是政治與軍事重心,風光許久。
但之後八里港口泥沙淤積,
尤其在淡水成為台灣第一個國際通商港口後,洋人的大船更是無法停靠,
航運與港口機能漸漸被北岸的滬尾(淡水)取代,迫使八里淡出歷史舞台,
兩地的發展差距漸成了天壤之別。
八里之後就一直是小漁村的樣貌,居民在生活上一直依賴淡水,
要洽公辦事,要到台北工作念書購物,都要搭渡船到淡水,
兩岸渡船可以說是八里人的生活日常。
在八里這個古樸的小漁村裡最熱鬧的就是港口旁的街道了,
不管是正準備要出海討生活的漁夫,或是往來的居民與商人,
都會聚集在八里渡船頭老街裡吃飽喝足再準備自已的行程。
但我們沒逛最熱鬧的市集,
而是沿著淡水河邊的木棧步道走走,
或許天色不佳,漁民們沒有出海,
滿滿的舢舨船停泊在港邊,雖風浪起伏著。
我們只顧浪漫的欣賞美景,
忙著在沙灘下留下臨時的腳印,
漁民們或許偷得浮生半日閒,或許煩惱一日無生計呀~
海口的風真不是蓋的,
越往出海口走,這風越狂越冷,
在雨傘被風吹開花,人被吹著涼之前,還是趕緊回淡水喝碗熱湯吧!
回到淡水,覓食大隊火速移動!!!
先在渡船頭買了阿給,
帶到老店「可口魚丸」,
點了Q彈的淡水魚丸湯,
入口的當下真是身暖心暖~
淡水魚丸不是圓滾滾而是橢圓的,
魚肉磨成魚漿後,加少許太白粉和水調和,製成魚丸外皮,
中間還包入特殊的豬肉燥,香味特別濃郁。
老闆也好心的讓我們在店裡享用「外食」阿給,
真是雙重滿足!
名字很特別的「阿給」其實是日語"油豆腐"的發音,
做法是將油豆腐的中間挖空,然後填入炒過的冬粉,
最後以魚漿封口,蒸熟,食用前淋上特殊醬汁。
大樹還滿喜歡這一味的唷!
同一條街上還有魚酥老店,
小樹們當然不放過,
快把握最後採買的機會!
淡水魚酥的誕生也不是偶然的,
在早年還沒冷凍庫可以保存魚貨的時候,
淡水這魚貨過於充足的地方賣不完的魚怎麼辦呢?
為了不浪費,有人運用巧思,將魚肉再製成魚酥,
將魚去頭去尾,魚肉連同魚骨頭打碎,加上地瓜粉和醬料,油炸!
不但保存期限拉長,也不小心大受歡迎,成了淡水名產呢!
這麼說,魚丸的誕生也差不多是這個故事囉~
肚裡飽飽,手裡大包小包,身心靈滿足的淡水八里快走團,
回程時竟又搭上兩廳院車廂!!!
神奇呀~
。
。
。
。
。
<忍不住推薦之後記>
有機會再和家人去八里走走吧!然後待晚一點。
因為晴天的傍晚,是這樣的唷~
海天一色的藍~
&
搭渡輪賞夕陽的美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