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的台北盆地,

隨意望去就是奔放的嫩紅、青綠、赭紅、褐橘.....,

明明都是台灣欒樹的蒴果,

偏偏每棵都很有個性的長出自己的顏色,還不斷變換,

一起走星光大道也不怕撞衫。

DSC05912.jpg

捷運圓山站的月台,

是欣賞台灣欒樹的好地方唷~

DSC05916.jpg  DSC05918.jpg

  一年當中台灣欒樹最美的季節,怎可錯過?

 

當然,來到圓山站是有目的的。

從這裡一直往西方延伸到重慶北路與淡水河邊的這一大區域,

有個老地名叫做大龍峒(閩南語)

老人家都還是會習慣這麼叫,但年輕人說不定連聽都沒聽過呢!

提到大龍峒,又得把這張圖拿出來了。

清初台北盆地聚落圖

圖片翻拍自:台北城/遠流出版社

清末的臺北地圖,有找到大龍峒這個聚落嗎?

它在臺北市的西北角,同時鄰近淡水河與基隆河,

開發比艋舺晚但比大稻埕早,但之後大稻埕商業繁榮名氣響亮,

在臺北的發展史中,大龍峒反而比較像配角。。

 

今天來到大龍峒這老地方與神佛有關唷~

【不是金馬獎大佛觀音唷~(小樹們應該看不懂)】

先賣個關子,一起找神佛去吧!

 

第一站:佛

DSC05924.jpg

圓山捷運站旁,經過圓山公園一小區森林般的大樹,

就會看到這.....很日本的建築,這是???

DSC05928.jpg

好像來到日本電影裡頭的江戶時代??

這是鐘樓山門!山門就是佛寺的入口,

其實這鐘樓門旁邊有一根巨大的石柱寫著臨濟護國禪寺,

我卻自動忽略沒把它拍進去???

 

DSC05927.jpg

細緻的全木建築與氣質的黑瓦,

散發著濃濃的歷史感,讓人眼睛一亮,

DSC05929.jpg

黑瓦邊邊重複出現的符號,不知是哪個大人物的家徽呢?

這樣典型日式風格的佛寺山門建築出現在這裡,應該就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蓋的。

等會兒再找答案。

 

另一邊還有一個非常巨大的石頭,

被鑲嵌上了兩面的石碑,

DSC05932.jpg  DSC05933.jpg

  小字的那面寫著它是「大砥石」, 是從圓山遺址挖出來的。

大砥石,就是大磨刀石,

以前臺北盆地曾經是「台北大湖」,

地勢較高的圓山芝山岩會發現早期人類遺跡不難想像,

當時這大磨刀石應該就在台北大湖的岸洲上,

人們挖沙取貝用的手鎬類石器,就是用這種大石加以磨製而成,

因此在砥石上留下很多面積很大的光滑研磨面。

所以啊~

左圖1963年白聖法師的題字及右圖1975年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嵌上的大理石碑文,

其實都是對古物保存極大的不良示範和傷害呀~

 

 

從「鐘樓山門」與「大抵石」之間的入口進去,

找尋在這裡的台北市定古蹟---臨濟護國禪寺的主殿。

DSC05935.jpg

臨濟護國禪寺是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初,由日本僧人玄秀禪師來台設立,

是日本禪宗來台灣的重要弘法地點。

臨濟,是日本佛教的重要分支之一,

而護國,是因為玄秀禪師是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邀請來台,

所以臨濟禪寺被冠以「護國」之名,之後就被稱為臨濟護國禪寺了,

 是台灣唯一冠以護國之名的佛寺呢!

DSC05955.jpg

但這個總面積約300坪的佛寺,

現在的外牆被漆上黃油漆,建築也被整修塗漆或加蓋到有些混亂,

還好2007年為了改善「主殿」木材腐黑甚至下雨漏水的狀況而進行全面整修,

恢復了它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原貌,

整修其間不僅向日本京都訂製仿作黑瓦片約三千枚,還搜集了宜蘭的檜木,

而樑柱上的紅色油漆,也由匠師以藥水清除,還原為原木色。

這「主殿」-大雄寶殿與剛剛入口處美麗的鐘樓山門整修完畢恢復原貌後,

才被指定為古蹟。

DSC05953.jpg

來欣賞這臨濟護國佛寺的主殿---非常日本的大雄寶殿吧!

聽到大雄寶殿,小樹們都會不自覺的笑出來,

只能說「哆拉ㄟ夢」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

 

要正經的介紹一下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也叫大雄殿,或簡稱大殿,

簡單來說,大雄寶殿就是佛寺主殿,一般以供奉釋迦牟尼佛為主,

但主殿若供奉其他佛,如阿彌陀佛等,還是被稱為大雄寶殿。

DSC05936.jpg

臨濟護國禪寺裡的大雄寶殿,一走近就是舒服的木頭香味,

這主要結構幾乎都是以台灣檜木為主的大殿,就是用木頭原色來呈現質感,

跟臺灣老廟很不一樣。

DSC05944.jpg  DSC05946.jpg

  細看這獨一無二的木紋,

那是歲月刻畫的風華,越老越深也越美。

DSC05950.jpg

這大殿是非常明顯的兩層屋頂,氣勢磅礡!

這種屋頂樣式還有個專屬的名字:歇山重簷。

有發現屋簷的「集雨管」盡頭有個長長一串下來的東西嗎?

DSC05941.jpg

咱們拉近一點看!

這長長一串,連到地上的一朵朵小花是什麼呀?

DSC05937.jpg  DSC05940.jpg

  細看簡直像藝術品的這串小花,其實是「雨接」唷~

從屋簷接住雨水,雨水就順著這串小花滴流到地面的水溝,真是美麗又智慧的設計。

想像一下如果換成一根粗粗的水管在這麼有氣質的佛寺外圍.......,也太可怕!

 

DSC05943.jpg

黑瓦屋頂的收尾有個鎮字,下方有很嚇人的鬼瓦,是鎮風避邪用的,

屋頂的每個角落都有。

DSC05948.jpg

可惜裡頭無法進入,只能遠觀。

DSC05949.jpg  DSC05951.jpg

  陽光灑在佛寺長廊上,是一種沈靜的禪味,

如果旁邊到處加蓋的建築不是那麼缺乏美感又擾亂視線的話......。

(深深覺得可惜了)

 

大雄寶殿與鐘樓山門是現存台灣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木構式建築中,

興建年代最早的代表,

很值得來看看唷~

 

 

 

第二站:神

離開日式禪寺,

捷運圓山站重慶北路的方向走,看到臺北孔廟後馬上就到了大龍峒保安宮!

未命名

腳程約莫十分鐘,與「佛」的位置非常非常近,是鄰居無誤!

要特別說一下地理位置,

是因為大龍峒這個地名跟護國禪寺旁邊的龍峒山是相互有關係的。

(就是後面那座山↓)

DSC05912.jpg

龍峒山?那座山不是叫做圓山嗎?以前的兒童樂園就在這裡呀!

其實,這圓圓的土丘原名叫做「大龍峒山」或「大龍山」唷~

據說是因為山形似龍!

 

大龍峒在很久以前,是凱達格蘭族「巴浪泵社」人的地盤,

至1709年才陸續有少數漢人進駐。

到了19世紀初,開始有大量的福建泉州同安人到這裡開發,

設立了44間店,形成俗稱四十四崁的街道,

DSC06483  DSC06489

  這街道被取名「大隆同」,希望能「興隆同安人」。

之後因為這裡地靈人傑,出了很多文人或考上官員的讀書人,

而街東又有龍峒山,山形似龍,「大隆同」剛好在龍尾,所以改成大龍峒!

啊~真是環環相扣的複雜地名史。

 

有移民的地方就會有廟,

在早年顛沛流離辛苦開墾的艱困生活中,廟宇是非常重要的心靈寄託。

相傳在1742年,來大龍峒開墾的同安人特地返回故居,

迎回守護神保生大帝,蓋了保安宮,

「保安」是「保佑同安人」的意思。

當時很克難的只用木頭蓋了簡單的小廟,直到1755年才籌資建宮,

之後又幾度改建,發展成現在的三殿三進式大廟。

DSC06025.jpg

1985年,保安宮被內政部認定為國家二級古蹟,

現在稱直轄市定古蹟,

DSC05963.jpg

1995年,因配合此區街道擴建,保安宮自費整修,

以傳統工法結合現代科技盡力復原舊貌,成為全臺灣各級古蹟修復的最高典範,

還獲得2003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真是太厲害!

DSC05967.jpg  DSC06033.jpg

 

這個由國際古蹟保存專家組成的評審團,

從建築修復意義、修復材料、工匠技藝、對地方貢獻與文化傳承這幾個項目來評分。

大龍峒保安宮在臺灣非聯合國成員的條件下,

從九個國家,二十二個參賽中脫穎而出,對臺灣來說意義深遠!

如今的大龍峒保安宮已儼然成為一座宗教藝術殿堂。

DSC06005.jpg

難怪覺得這座已經兩百多年的廟異常的脫俗美麗,滿溢著雅緻的古味,

歷盡滄桑而不殘破,色調豐富卻不俗豔,

DSC05961.jpg

每個角落都能細細感受到廟宇的用心。(連垃圾桶都有廟宇造型

 
 

這組的小樹幫忙預約了導覽唷~

DSC05957.jpg

導覽阿姨熱心的帶領大家在有限的時間內認識這座台北三大廟宇之一。

這三大廟就是大龍峒保安宮、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

可以想見這廟從古至今的興盛與歷史定位。

  

DSC05969.jpg

導覽阿姨就從

出生於宋代,原名吳真人,行醫濟世,後來成為醫神的保生大帝的故事說起,

DSC06017.jpg  DSC06034.jpg

  讓我們知道為何主殿上頭寫著「真人所居」!

 

DSC05972.jpg

前來祭拜的信徒絡繹不絕,但比起艋舺龍山寺的人山人海,這裡感覺清幽文靜許多。

 

要看懂這藝術殿堂的奧妙還真是大學問,

當然,一座廟宇要說上三天三夜可能都說不完,

就先從幾個最容易被看到的來說說吧!

 

 剪 黏 

對我來說,剪黏真是一項特別的技藝,廟宇的精緻裝飾,都少不了它!

DSC05962.jpg

藍天下栩栩如生的的飛龍,屋脊上繁複的花朵與人物,

DSC06027.jpg

那些亮麗的色澤,都是透過剪黏來完成。

 

剪黏是什麼?

DSC06024.jpg

剪黏就是先剪後黏的鑲嵌式浮雕,

要從碎瓷片中選出對的顏色,剪出對的大小形狀,再黏上塑形好的泥胚上,

手腳還不能太慢,泥胚會乾掉的!

DSC05964.jpg

這應該是需要兼具快狠準的美感與過人的耐心才能擔任剪黏匠師呀~

 

其實剪黏最初只是「交趾陶」 (低溫彩釉軟陶 )的代用品,

DSC06003.jpg

( ↑ 保安宮裡非常珍貴稀有的大型交趾陶)

但由於交趾陶手工繁複,昂貴且不耐用,

所以,匠師改用剪黏,既省錢又好看,瓷片色澤也可以保存得更久。。

 

 

 石 雕 

一進廟宇的大門,

DSC06025.jpg

盤旋於石柱上的龍與鎮守在門口的石獅子,

是最讓人熟悉不過的風景了。

DSC06012.jpg

尤其是大柱上那各式各樣的龍,姿態表情總是非常吸睛!

有沒有發現有的龍頭在上,有的在下呢!?

 

龍頭在上龍尾在下的是「昇龍柱」↓,代表雨順;

DSC05967.jpg

 

龍頭在下龍尾在上的是「降龍柱」↓,象徵從天而降,代表風調。

DSC05987.jpg

風調雨順,日子自然就好。

 

再仔細看看這個龍柱是八角形唷~

DSC05992.jpg

蹲下來看龍柱的柱珠(底座),也是非常精準的八角形!

 

門口的兩隻石獅,亮麗的光澤應是被許多人撫摸讚嘆的歲月痕跡,

  從一個大石頭慢慢刻出這樣活靈活現的樣貌,光想就很動人!

DSC06503  DSC05979.jpg

猜猜哪隻是公的哪隻是母的?(提示:毛筆 與 鈴鐺/小獅)

 

耳熟能詳的「龍門進,虎門出」,是吉利平安的習俗,

所以進廟裡可千萬別入虎口呀!

DSC05981.jpg

↑ 大門入口門旁刻著龍,出口門邊刻著虎 ↓

DSC05980.jpg

 龍門虎門很好辨識。

 

而這石雕窗櫺的四角邊有四隻蝙蝠??猜猜是什麼意思?

DSC05983.jpg

「四」隻蝙「蝠」,

所以是----賜福!

 

 

 木 雕 

在欣賞木雕之前,先說保安宮在建造時是以「對場」的方式興建。

「對場」就是在興建過程中,廟宇從中間切分對半,

讓兩位匠師同時在左右邊「對場」施作,有彼此較勁、拚場的感覺,

但無論想如何發揮才華,匠師都得遵循一定的高度、寬度等基本尺寸規範來施工,

所以不會影響廟宇的整體性。

匠師為了維持自己的聲譽,無不盡心盡力,

因此採這種方式興建的廟宇都特別華麗也趣味性十足,大龍峒保安宮就是如此。

其實剪粘和其他也是對場施作,但木雕有個作品因為這樣特別有趣!

DSC05995.jpg

抬頭看一下主殿兩層屋頂中間有一排金漆木雕 ↑ ,

 

拉近一點~

DSC06010.jpg

 

再拉近一點~

DSC06008.jpg

 

有看到鬧東海三個字嗎?

DSC06009.jpg

這一排金漆木雕計畫中是要雕刻出八仙鬧東海的故事,

所以西側的匠師寫出了鬧東海並搭配許多蝦兵蟹將,

DSC06007.jpg

但東側的匠師並沒有刻出八仙兩個字,

因為他說已經把八仙都直接刻出來了呀!何需寫字呢?

這就是「對場」無法預測的樂趣與意外的美麗呀~

 

 

而廣場東側的鐘樓,與西側的鼓樓,

DSC06014.jpg  DSC06015.jpg

  同樣也是「對場」之作唷~

真的有拼場的感覺呢!

 

但來到現代,

鐘樓後面因為沒有高的建築物,飛翔在藍天白雲上的龍鳳感覺分外自由,

DSC06013.jpg

 

而鼓樓上的這幾隻,因為距離隔壁樓房鐵窗太近,感覺被困住了....。

DSC06016.jpg

 

 彩 繪 

小時候非常怕看廟宇大門的門神,可能印象中多是斑駁嚇人的感覺。

而保安宮的門神,雖說乍看也是高大魁武得驚人,

但可能是修復得太好,竟可以一直細看他們,

白臉鳳眼的秦叔寶,黑臉兇眼的尉遲恭

DSC05998.jpg  DSC05997.jpg

  我們從左邊走到右邊,右邊回到左邊,

走到哪裡,他們的眼睛就盯到哪裡,真不愧是門神呀!

這可是很厲害的畫工唷~

關於門神,導覽阿姨也說了個發生在唐太宗魏徵斬龍王的故事。

有興趣的可以看小樹們的部落格,好像每個人都很有興致的寫了下來。

 

走到正殿,跟保生大帝打個招呼吧!

DSC06001.jpg

祈求全家平安健康~

 

正殿外圍的走馬廊,可以看到七幅壁畫,

DSC06546.JPG

是已故國寶廟宇彩繪大師潘麗水先生在1973年留下的作品,

 

DSC06021.jpg

這七幅作品被視為經典之作,

保安宮為了維護這些畫作,特別從國外聘請專家進行定期修護,可見其珍貴性!

 

DSC06023.jpg

八仙大鬧東海~

 

DSC06539.JPG

鍾馗迎妹回娘家~

 

DSC06541.JPG

花木蘭代父從軍~

 

DSC06543.JPG

虎牢關三戰呂布~

 

彩繪的線條與神韻充分展現了故事中人們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感情。

 

一個小時的導覽在此結束了,謝謝很會說故事的MONEY阿姨,辛苦了~

小樹們很緊張時間超過......。

 

走在午後長廊,陽光舞動,
 

DSC06029.jpg  DSC06030.jpg

 

200多年來,保安宮守護了大龍峒地區人們的心靈平安,

DSC06031.jpg

不管祈求什麼,總是讓心有個安定感。

 

DSC06006.jpg

一群小樹們沒煩沒惱的童年時光,想來真是令人羨慕呀~

 

DSC06039.jpg

請拍下最後三張攝影作品,今天就此別過美麗的保安宮囉~

 

 

小樹們會緊張導覽時間超過都是因為怕來不及去買......

大龍峒有名的紅茶屋!

DSC06042.jpg

明明剛到時人還少,才一下時間就又大排長龍!

 

沒時間走到重慶北路的肉羹店,紅茶屋隔壁這家的市場小店其實也很好吃!

DSC06044.jpg DSC06045.jpg DSC06047.jpg

男孩真的很容易餓,除了肉羹湯,竟還點起了滷肉飯與肉羹冬粉......,

市場常有這種道地的隱藏版老店,是剛剛保安宮裡的人推薦的唷!

 

 

今日的大龍峒散策,

見了佛也拜了神,

見了沈靜的禪寺建築與華麗細緻的廟宇藝術,也拜了市場裡的道地好味道,

還有還有,那一路相陪的臺灣欒樹燦爛蒴果......。

嗯,是秋日剛剛好的行程。

 

 


 

~後記~

 

隔了一週的傍晚,不小心和老友從台北故事館散步到這裡,

華燈初上,是完全不一樣的保安宮。

IMG_3974

連燈光設計都極有美感,

完全襯托出保安宮的建築與歷史氛圍,

IMG_3973

鐘樓裡頭的大鐘甚至比白天還顯眼,有看到嗎?

 

這天,清朗的天空與保安宮完全是天地合一呀

越夜越美麗。。。

 

 

 

 

arrow
arrow

    Big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