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門町第一印象是在十幾歲青春年少時。
當時隻身北上念書,
對台北的一切憧憬好奇!
每到週末,北部同學急匆匆返家,熱鬧的宿舍頓時變得冷清時,
為了讓自己勇敢一點,為了滿足自己對臺北的好奇,
假日就成了我臺北趴趴走的好時光了!
而西門町離學校頗近,又有許多年輕人愛的流行衣飾新奇物品,
還有各式各樣在地與眷村味的道地美食,好逛程度「幾霸分」!
之後又發現有一整條電影街時,興奮程度簡直破表!
於是假日早起到西門町看便宜的早場電影成了我的新習慣,
對愛看電影的我來說,西門町電影街有如天堂聖地呀!
開始工作以後,距離遠的關係,去的機會就少了許多,
之後西門町也步入商圈老化繁華褪去的時期,感覺臺北人都跑去新興商圈東區了。
但命運還是一直轉的,
2000年後,捷運通車,這裡有了西門站,交通帶動整個西門特色商圈重建,
加上過往的風華人文與歷史,豐厚了西門町的觀光層次,國際觀光背包客開始湧入!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新潮華麗又不失過往風景的西門町。
新潮華麗很容易遇見,過往風景就要細心尋找與感受。
而這棟在西門站一出站就會看到的西門紅樓,
卻是過往風景中新潮華麗的!
(繞口令是嗎?)
這是過往的西門紅樓。
仔細看唷,這是棟......市場!!!
↑ 翻拍自西門紅樓展覽牆
真的真的,而且還是第一棟官方興建的公營市場呢!
像不像歐洲的博物館?
日治時期的好多官方建築就是長這樣的。
1908年完工時,八角型的入口建築加上後頭的十字延伸,
在當年可是新潮大膽的設計!
↑ 翻拍自西門紅樓展覽牆
而賣場的空間也是經過研究的!
後方十字型的空間賣濕貨:屬一般魚肉蔬果市場;
前方八角樓主要販賣乾貨:土產、名品高級貨、休閒文教用品與西藥。
滿足了當年日本移民來台的婦女為家庭採買購物的需求。
這麼說,這是蓋給日本人的市場囉~
沒錯!那臺灣人的公共市場在?
就在臺灣人原本的主要生活圈:大稻埕市場唷~(現在的永樂市場)
這原本在台北城西門外許多墳墓的地區,因為日本政府有意的規劃,
漸漸成了熱鬧新潮又時髦的娛樂區,西門町的名字從那時一路叫到現在。
今天來到西門町,
當然要先到已經一百多歲的古蹟西門紅樓朝聖一下,
但......八角樓在整修
只能直接進到十字樓裡頭!
現在的十字樓裡頭是?
先來瞧瞧這些!
圓框框裡,看得出來有四個字嗎?
自做自售!
這四個字,其實就是十字樓裡的寫照了!
自己設計製作的商品,在此展售!
這裡提供了想創業的年輕人一個合理租金的空間,
並協助他們經營與發揚自己的品牌。
這裡就是16工房!
服飾~
文具創意~
皮件包包~
還不快來買! 嗨~
往二樓走,還有各種驚奇!
連櫥窗展示都設計感十足,
讓人忍不住拿著相機咖擦咖擦!
這些小小櫥窗裡的商品都有著創作者的大大的夢想呢!加油!
看過癮了!導覽阿姨說還是帶我們繞繞整個紅樓吧!
雖然前棟在整修…。
不過,的確很沒FU呀~~~~
那就介紹一下扶壁吧!
字面上看來就是扶住牆壁,設計來減輕主牆所承受的壓力 !
因為以前的建築可是沒有鋼筋的呀!
最右邊還可以看到建築角落設計的雙扶壁唷~
慢慢繞了建築物一圈,
豔陽高照下仍是可以感受紅磚建築獨有的韻味,
光是踩踏著飄落的樹葉就可以興奮笑鬧不停的小樹們,
讓追著搖曳光影的我忍不住笑了出來,
就這短短的時光,一起純粹的開心。
穿越奇特的黑暗廊道,
如穿越時光,回到大馬路的熱鬧!
蜂大咖啡,夠老也夠獨特,
透明櫥櫃與超大型密封罐,就是台灣古早柑仔店的感覺。
賣著傳統小點配咖啡,合桃酥是必點招牌!
(合桃酥?核桃酥?)
照片為證我沒寫錯字唷。
這家可是觀光客拿著旅遊指南必訪的名店呢!
好了~最後的壓軸~美食之旅即將展開,
準備好了嗎?
第一站:賽門甜不辣
小小窄窄的店面,卻不間斷的吸引著客人上門,
年紀這麼大的店,吸引人的當然是味美好吃,真才實料囉!
鮮魚製成的魚漿,手工捏揉成型,搭配獨門醬料......
到底有多好吃,一起來看看~
絕對沒有演練過~
西門町懷舊小吃,有機會可以來嚐嚐!
轉個彎,馬上就到了
第二站:楊記冰店
這家也是西門町傳奇,
當年推出鹹鹹的玉米刨冰,顛覆了許多人的味覺感受,打響了知名度。
其實我最愛他們熬煮到綿密的花生、芋頭,
那口感真是細緻,
不管點什麼,刨冰上都會是滿滿滿滿的料,
光看就很滿足了,
但是時間關係,小樹們一直被我催,
好可憐~~~~
下回帶家人來慢慢享用吧!
穿過小巷,馬上來到
第三站:老天祿滷味
這永遠都有人在排隊的滷味,
到底有多好吃?
來西門町時就來鑑賞一下囉!
新潮華麗很容易遇見,過往風景就要細心尋找與感受。
這趟小小的西門町午後散步,
都遇見也感受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