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和平公園,是臺北市中心的公園,

到底有多~市中心呢?

咳咳咳~

公園的側門緊鄰凱達格蘭大道,一眼就可以瞧見總統府。

這樣知道有多麼市中心了吧!

 

在我接近二十歲還是學生的那幾個年頭  (離現在很久了),

假日便常在這個公園裡散步、看書、曬太陽、發呆,

當時大家都叫它「新公園」,

DSC00553.JPG

沒有特別想知道為甚麼?只是閃過一個「那舊公園在哪裡?」的念頭。

直到開始對臺北的歷史感興趣,才知道這個公園啊~

原來承載了那麼多臺灣的歷史記憶。

 

先來看看現在的它~(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Taipei228PeaceMemorialPark.jpg

看起來範圍非常的大吧!

而且可清楚的看見

有棟龐大的歐式建築、一大片中式的樓閣涼亭曲橋、扇形的露天表演台與座位,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樹,

樹下看不到的精彩細節應該還有更多。

 

是怎樣的故事,讓這個公園這麼特別呢?

 

在清代還是臺北城的時期,

這裡除了臺北府天后宮之外,四周就是一片荒地,

 

到了日治時期,全力西化的日本人把西方都市計畫的概念引進臺灣,

在天后宮南方空地規劃設計了一座都市公園,

這個在1908年初步落成的臺北公園,

可是台灣第一個歐式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呢!

20080111_13.jpg

【圖片來源: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剛蓋好的樣子看起來空蕩蕩的,有發現右邊有個露天音樂台嗎?

 

雖說名為臺北公園,但大家習慣叫它新公園。

為什麼呢?

是當時臺北已經先有了第一座大型都會公園:圓山公園。

當時的圓山公園範圍包括

圓山動物園、兒童遊園地(現兒童育樂中心舊址)和圓山運動場(現花博公園爭艷館)

所以這臺北第二座大型公園就被大家叫做新公園了。

 

到了1913年,因為要興建「兒玉‧後藤紀念館」(現在的國立臺灣博物館)

(註:當時的總督是「兒玉源太郎」,民政長官是「後藤新平」)

總督府拆除了天后宮,

而公園的範圍也就往北拓展成現在的樣子了。

 

至於為何後來又改名為228和平公園了呢?

先賣個關子,等下再說。

 

所以,今天要去探訪的,

是一座已經超過一百歲的公園吔~

DSC00561.JPG

搭著捷運來到台大醫院站

一出站,人就在公園裡頭了!也太方便~

DSC00541.JPG

通常進到228公園,

小樹們做的第一件事都是一樣的......

你猜,是什麼了不起的事?

 

DSC00545.JPG

沒錯,就是追松鼠!

 

  

就這樣滿場樹林間追著松鼠不斷移動,

拿著相機成了追鼠狗仔!

追著松鼠繞了一大圈,

終於回到228紀念館。

DSC08715.JPG

 

看起來頗有異國風~

 

這棟在日治時期是「臺北放送局」,就是廣播電台的意思,

臺灣從此進入可以收聽廣播的年代。

↑ 圖片來源:莊永明書坊-臺北放送局誕生

從1930年開始,收聽廣播成了風尚,

「臺北放送局」甚至還有自己的管弦樂團呢!

1945年,日本人戰敗離開,國民政府接收後成為「臺灣廣播公司」。

廣播語言從日語變成國語。

 

那跟228事件有何關係?

 

先來看228事件到底是?

 

在1947年的2月28日,爆發了臺灣歷史上的悲劇------228事件,

當天下午,大批憤怒群眾衝入這棟電台,對外廣播控訴政府殺人;

之後臺灣行政長官陳儀也多次透過該電台廣播向民眾喊話。

所以在公園的這棟廣播電台廳舍與二二八事件就這樣連結起來,

成為今天的228紀念館,

新公園這個名稱也在民國85年(1996)改名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成為一個追溯歷史、撫平傷痛的紀念公園。

 

 

公園中間還有一座非常顯眼的紀念碑,

DSC00567.JPG

藍天下氣勢磅礡!

(右邊小小的小樹拍照姿態也很豪邁帥氣!

DSC00569.JPG

整體的設計其實都富有意涵,

但對我們來說比較是欣賞藝術品的感覺。

 

DSC00577.JPG

踩著石道走到中心點,

DSC00574.JPG

大家身體都會自然向前傾,低頭往下看,

這是設計對亡者的哀悼。

DSC00572.JPG

而掌印代表著家屬悼念時那沈重的悲傷。

希望歷史的悲劇與哀傷隨著流水嘩啦拉的慢慢流逝。

 

 

嗯~轉換一下心情吧!

 

228和平公園裡頭除了關於228的歷史記憶,

當然也有著屬於這座公園的規劃與「意外」。

 

公園的一個角落,就置放著一座清朝古蹟:急公好義坊!

DSC00578.JPG

(看右下角這兩位認真取景的小樹,已經直接躺地上了~

 

公園裡怎麼會有這樣一座牌坊?

其實啊~它在臺北城時期是立在西門街上的,

急公好義坊.jpg

↑ 照片來源:徐宗懋圖文館

那個年代,

想參加科舉考試(類似現在的高普考,政府選才的管道)的考生,

都必須到台南府城應試,

洪騰雲先生出錢捐贈蓋了「臺北考棚」,

北部的考生就不必千里迢迢到台南府城了。

所以當時的清朝政府為了褒揚「急公好義」的洪騰雲先生,

就在西門街上立了這個牌坊

(後來西門街的這一段被稱為石坊街)

但在日治時期為了街道改正計畫直接遷到就在旁邊的新公園裡頭。

就這樣,

意外的留住了清朝時期的牌坊,

DSC00581.JPG

讓我們可以在公園角落欣賞到這樸實又歷經歲月的石雕,

遙想當年急公好義的故事。

  

急公好義坊旁邊,就是露天音樂廳,

DSC00591  DSC00590

這露天音樂廳,其實就是歐式公園的感覺了,

一百年前是有這樣的規劃,但最早的設計不是這樣的唷~

 

還記得上面有一張新公園該蓋好時的老照片,裡頭有座露天音樂台嗎? 

看起來就是這個造型。

↓ 圖片來源:台北人-新公園音樂台

「新公園」的圖片搜尋結果

感覺非常典雅呢!

觀眾就環繞著音樂台或站或坐的欣賞著。

 

之後,經過不同階段的改造,

4691401_af4pgb5_l.jpg  4691414_y1sre47_l.jpg

4693746_cco4q48_l.jpg  4692489_vfcxr9b_l.jpg

才變成現在看到的樣子。

【以上圖片來源:關鍵評論

 

不知不覺,在公園裡頭也待了一個小時,

正是走到老店家的時間點囉!

期待期待~

 

大門一出,大家就咖嚓咖嚓拍不停,

DSC00594.JPG

是的,大門對街就是知名老店-----公園號酸梅湯!

DSC00595.JPG

在1950年代左右,新公園西側的這條街曾經鬧熱滾滾,

許多路邊攤沿著公園邊緣匯集販賣各式小吃與飲品,

其中以「公園號酸梅湯」最為著名;

公園號酸梅湯攤販後來搬進這個店面,並持續營業到現在,

我想,這已經是屬於臺北人共同的記憶了。

 

捧著酸梅湯來到公園最浪漫的一個角落歇息,

湖水、庭園、石拱橋的悠閒美景,是純粹的日式庭園,

很適合在此放空。

↑ 圖片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比對一下舊照,

有什麼不同呢?

DSC00601.JPG

 

難得可以這樣不趕時間,

DSC00608.JPG

慢慢的取景,將最美的抓進鏡頭裡;

 

DSC00613.JPG

隨興而坐,邊享用酸梅湯邊說笑;

 

DSC00616.JPG

 

連靜靜佇立在池塘甕裡的水鳥,也成了最佳模特兒~

DSC00619.JPG

好個靜謐時光呀~。

DSC00625.JPG  DSC00620.JPG

  

從石拱橋往後走,

就會看到一棟非常高聳龐大的建築,

讓人忍不住驚呼:「這...這柱子...也太高大粗壯了吧!」

DSC00626.JPG

每次經過這裡,都忍不住讚嘆這棟建築的華麗與雄偉,

當年日本人為了慶祝臺灣交通大動脈縱貫鐵路之南北全線通車,

辦了一系列盛大的通車儀式,這棟博物館是活動之一,

準備透過展覽,大力宣傳與介紹臺灣的建設來展現殖民的成績。

DSC00628.JPG

所以在1913年,強制拆除了原本在這個位置的旁的臺北天后宮之後動工,

館舍於1915年落成,

成為當今臺灣少數且具代表性的日治時期仿西洋古典式建築。

 

裡頭不用說當然是極盡的富麗堂皇,

DSC00630.JPG

 

透著光的圓頂彩繪玻璃天窗,

DSC00631.JPG

總能吸引大家抬頭仰望~

 

先不管裡頭有什麼展,

光是欣賞建築,就已經是目眩神迷了。

 

迴廊間黑白方格地板上跳動的光影,寬敞樓梯盡頭明亮又古老的窗櫺;

  

二樓透明玻璃上若隱若現的建築介紹,

  

  都有著彷彿可以與設計師交流的感動。

 

這樣炫耀華麗的博物館,到了現代,卻是親切的,

DSC00693

 

門票很便宜唷~

  

每期不同的展覽在此展演,提供人們不同的觀看視野與思考空間。

 

今天一樓就有個讓人流連的展覽:流轉的騎跡。

DSC00691.JPG

入口就是以腳踏車輪設計而成的燈具,獨特又時尚!

 

以下這段話我好喜歡,放在展覽裡頭,一下就打動了我~

 

展覽內容是從早期到現在的腳踏車歷史軌跡,

裡頭有許多老老腳踏車,像是退休的長者,散發無盡的智慧,令人景仰。

 

臺灣的腳踏車歷史應該是從日治時期才開始,

從日本引進臺灣,

各式各樣的品牌與車款任人選擇。

當然,腳踏車在當時還是是奢侈品,不是所有人都買得起。

 

當時的車款大致分為三種:

這款是「文車」,

為公務員、教師、醫師等職業常選擇的車款,貨架較小,車身輕便優雅。

 

這是「武車」,

有厚重且寬的載貨架,輪圈鋼絲也較粗,車身重,穩定,方便載貨營業。

一輛武車可能連車身、騎乘者,再加上貨物,會重達數百斤呢!

 

這款看來就很會跑的樣子,沒錯,這是「跑車」!

如同現代的公路車,追求速度、靈敏與便利。車身輕巧,騎乘者容易感受速度感。

 

來到1960年代,

臺灣也越來越多生產自行車的廠商,

而臺北的「幸福牌自行車」因售後服務極棒,大受歡迎。

因騎乘者眾多,也成為失竊率極高的品牌,是臺灣老一輩的共同記憶。

呵呵~真是傷心又有趣的記憶!

(有被偷過車就知道那種傷心... )

 

除了腳踏車,早期穿梭大街小巷就如現代計程車的三輪車,

也是臺灣人記憶深刻的好朋友。

因為大樹我的童年在埔里小鎮長大,

看到這個小時候曾經坐過但又快速消失的交通工具特別興奮!

 

漸漸的,腳踏車成為家家戶戶都有的交通工具。

當然,交通工具牽涉到交通安全,就必須被管理,

在現代來說,機車與汽車都有車牌,每年必須繳交牌照稅,

而腳踏車是不必掛車牌的。

 

但在1945~1973年的年代,

腳踏車必須有要申請牌照才能上路,也要依規定繳交牌照稅呢!

這些是那幾年各式各樣不同縣市的車牌,

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呀!

 

另外,

各家車商也設計了獨特的廠徽來較量,很是熱鬧!

  

  

 

腳踏車走到現代,

已從交通工具變身為休閒用品,

可騎車環島的變速公路車、可假日去露營方便攜帶的折疊車、

想偶爾騎車健身的一般車...等等。

更多樣式與功能的腳踏車任你選擇。

未來的腳踏車,還可能會有什麼變化與發展呢?

  

  

  

展場上還有每年舉辦發明展時設計獨特的各種腳踏車,

也是讓人驚嘆!

 

心滿意足的看完腳踏車展,

本想再去地下室瞧瞧之前看過的「黃虎旗」修復展,

可惜在重新整理中而關閉。

只看到大門有這一幅:

DSC00703.JPG

虎旗是1895年臺灣被大清國割讓給日本時,

臺灣人民憤慨中成立了台灣民主國的國旗呢!

期待下回來訪囉~

 


這座百年的228和平公園,

DSC00560.JPG

如果有空慢慢的仔細的漫步其中,

會發現它:

有日治時期的歐式規劃、意外置放的清朝古蹟、後來政府的改建與整修;

有新舊併陳的兒童遊樂區、好舒適的露天音樂廳、可能是神社搬來的銅馬;

有臺灣第一號騰雲號火車頭、台北天后宮散落的柱珠、滿州國送日本總督的賀禮銅牛;

有絕代風華的歐式建築博物館、變成228紀念館的廣播電臺、中國式的亭台樓閣 ;

有高聳的大樹、自然清幽的湖水、不怕人的松鼠與水鳥......;

更多的是偷得浮生半日閒,把這裡當自家庭園自在享受的臺北市民。

 

228和平公園,

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呀!

 

 


 

最後

忍不住分享

季的臺北街頭 

  

這是我們熟悉的樹朋友-臺灣欒樹一年當中最美的時候了。

地上隨意撿起各色燦爛,

小樹們發現大小差好多的蒴果,也太萌。

DSC00722.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g Tree 的頭像
    Big Tree

    小樹慢慢來

    Big 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