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來大稻埕,
總是發現它又不太一樣了。
雖然上次跟小樹們探訪大稻埕是去年4月的事了舊文章請按此
但大樹我常常和好友到大稻埕走走晃晃,
店家或許搬了位置,舊屋或許更破敗了,老建築或許正進行整修變了樣貌...
就像這1960年代三層樓的百貨公司......↑↓
看得出百貨公司的名字嗎????
當年可是臺北第一個引進手扶電梯的百貨公司呢!
雖然不斷變化中,
但就像老朋友,熟悉的本質依舊。
那散不去的南北貨與中藥味道一路引領我們,
濃郁得讓人心安,
老老的林豐益商行
與 嶄新剛搬完家的繭裹子公平貿易店
也新舊並陳,
完全不衝突的在這同一條街上各自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
這些變化?
可能讓人驚喜,也或許讓人感傷。
喜不喜歡這樣的變化?
似乎也不是像遊客一樣的我們能置喙的,
畢竟是在地人的選擇。
對我來說,
漫步其間,
這變與不變,反倒成為尋寶似的樂趣。
大稻埕曾是台北最繁華的商業街市,
街頭巷尾的生活樣貌,甚至瑣碎的小小發現,
都仍厚藏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迷人至極~
我比較害怕的是臺灣的招牌 ↓↓↓
好不容易整修完的 六館街尾洋式店屋,
精緻的立面,優雅的色調,
卻掛上了這樣衝突的招牌~~~
先回到這棟六館街尾洋式店屋吧!
顧名思義就是六館街尾巴的洋式店屋。
六館街?
這得先回到清朝,西元1884那年,臺灣剛剛建省,
首任巡撫劉銘傳先生把淡水河岸的大稻埕港口一帶規劃為國際商業區,
邀請了貿易商李春生與板橋富商林維源等人合資開闢商店街,
興建洋樓店鋪出租給外國商人使用,六館街便是其中一條。
當時的六館街非常的熱鬧,櫛比鱗次的茶行外銷著世界搶著喝的台灣茶葉。
而這棟六館街尾的洋式店屋連著五棟,是台灣少數的的街角建築,現在被列為歷史建築。
大稻埕就是這樣,
一個抬頭就是獨特的建築,
一個轉身不小心就會撞到美食!!!XD
今年的小樹們看起來就是來找吃的,
雖然說好好品嚐當地美食也是認識在地的好方式啦!!
大稻埕老廟慈聖宮前,
一攤連著一攤的小吃,
可是傳承了兩三代的老攤,
道地的廟口台灣味,陪伴著在地人無數歲月,也養出了無數刁嘴。
如今也是外國觀光客朝聖的地方呢!
老廟前總有大樹,
是大人們聚集閒磕牙小孩玩耍的好所在,
也自然成為廟口小攤的天然餐廳,
台北還有多少這樣自在迷人的風景。
慈聖宮附近,
有棟特別的紅磚歐式建築,
立面上很清楚的寫著1915年建,由知名富商李春生奉獻建成,
這是大稻埕禮拜堂。
東方的廟宇與西方的基督教禮拜堂,
才距離幾步之遙,真夠有趣的!
禮拜堂旁邊,
就是鼎鼎有名的呷二嘴
60多年的歷史,從小吃攤開始打拼到有了店面,
要一直維持這樣高人氣,當然就是料好實在又美味!
鎮店之寶是米苔目,
實實在在用米手工做成的,所以粗細不同還帶有米香,
米苔目在早年什麼蛋糕甜點飲料都還沒有的臺灣是非常重要的點心,
可甜可鹹,
夏天午後來碗冰涼的米苔目可是大大的幸福,不只是小確幸唷~
到大稻埕別忘了來「呷二嘴」(閩南語發音)!
結果,這群小樹不敢吃米苔目....都點了仙草。
太~~~~~可惜了。
透心涼之後繼續往保安街,
保安街上有兩間挺有名的咖啡館,
一棟華麗,一棟低調。
這棟一看就是當年的超級豪宅了!
1929年落成,是生產鳳梨罐頭致富人稱「鳳梨王」的葉金塗先生古宅,
商人們致富後最能展現其財力與品味的就是蓋屋了,
他們在房屋樣式與立面設計上爭奇鬥艷,造就了老街建築傳奇。
話說這間是哪家咖啡館進駐了老屋呢?
(還好招牌低調的融入了建築中)
這棟老屋在歷經了酒家、報社、店鋪、出版社等轉手,
1997年終於重現樣貌,成為飄散咖啡香氣的典藏門市。
另一家咖啡館就比較不容易發現了,
走在保安路上,在經過了不下五間茶行之後,就看到了這間......順天外科醫院???
這是咖啡館?
不要懷疑,這就是了。
以前的確就是一間外科醫院,
老屋重新整修後成為咖啡館,
留了街屋的特色並開放參觀呢!
裡頭還置放了診所的樣貌,
急診室的位置也保留沒變。
上下樓的樓梯非常陡峭狹窄,
小樹們懼高中......
但一定得往上爬,爬上二樓與三樓,
才能體驗早期街屋的空間感,
與新的店主人特有的美學布置。
午後的光影,恍如舊時光的流動,
煞是迷人~
走入迪化街,
也走入我們最熟悉的大稻埕印象,
歷經歲月的人蔘依舊亮眼,
琳瑯滿目的南北貨依舊擺滿騎樓,
新概念融入舊屋的店面依舊不斷竄出,
霞海城隍廟依舊香火鼎盛,
而小樹們依舊尋找著美食....。
最後的歇腳處~永昌杏仁茶!
都說杏仁茶非常值得一喝了,
結果又.....
都點了什麼呀~~~~(我昏)!
邊昏邊在台灣僅此一家的老街屋郵局
跟各位說再見了~
走過繁華絢爛、凋零沒落,
又再次以獨特歷史街區慢慢改造中的大稻埕,
在變與不變之間,
仍是充滿了魅力,無可替代的,
臺北好地方!
附上今日散步圖
分享好看的影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