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們是幸運星。
原本預計要出門的那天因學校期中考延後而撞期,
順延了一週,
讓我們避過了那日不斷的滂陀大雨。
出門的這天,
天氣剛剛好的舒服舒服!
淡水不知來多少次了,每次來仍是興奮!
空氣中的悠閒感總是快速的席捲全身,
連走起路來都想唱歌。
先逛入要往中正老街,
模樣比較像是夜市的捷徑---公正路,
這條充塞了各式各樣讓人眼花撩亂的好吃的好買的好玩的商店,
純粹散步看看也算有趣!
上次帶的小樹一到這兒就攻下冰淇淋攤,這回的小樹們比較省吃儉用,
好不容易才有人買了糖葫蘆解饞~
左轉走入中正老街(昔日的滬尾街,滬尾是淡水的舊名),
老街上當然會有老店的,只要你仔細看。
把視野往上拉一點,會看見幾棟保留了日治時期風貌的老房子,
低調優雅。
比如這家三協成餅舖,
就是創立於昭和十年(西元1935年)的老店,
一進店裡,香味撲鼻,
各式各樣的餅任你試吃,還貼心的準備了茶水讓你配餅,
大樹試吃了六種新口味......
倒是對店裡的特色餅---冬瓜肉餅,完全吃不來~
像冬瓜糖模樣的一塊塊內餡是肥肉吧?? 果然是古早味呀!
但在早年無法常常吃到肉與餅的歲月裡,
能吃到一塊冬瓜肉餅想必是非常幸福的滋味了~
經過了中藥鋪、也見著了對面的老米店,
晃著晃著就晃到了淡水的信仰中心之一---福佑宮,
福佑宮旁有一條窄窄的、不起眼的上坡街道,
這可是淡水的第一條街喔!
名字也很特別,叫做重建街。
據說是因為在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時,
當時比淡水繁華的「八里 坌」(現今八里)發生水災,
居民紛紛逃難到對岸的「滬尾」(現今淡水)居住,才漸漸形成聚落。
所以稱為「重建街」。
坡底街口的福佑宮在淡水河泥沙淤積之前可是船來船往的碼頭,
可以想像貨物在此上上下下交易熱絡的盛況嗎?
當然,這蜿蜒而上短短的一條街也成為有錢商人和地方名人落腳的地方。
猜一猜,這連棟街屋「許順記」是賣什麼的呢?
提示:與福佑宮有關喔!(請私密留言回答)
小樹們在這幽靜的老街裡感受到了什麼?
重建街上14號這棟街屋,是日治初期興建的建築物,
曾經入住過許多名人,
醫生呀、作家呀、藝術家呀......
目前已列為市定古蹟。
走在這條淡水最早形成的聚落,
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淡水最繁華的一條街,
細數著時光,
當初的繁華已是過往曾經了呀!
下了坡,
回到熱鬧大街,
好像坐時光機回來了的感覺。
經過阿婆鐵蛋,
沒有小樹想買,說太貴了。
好吧!那小導遊直接帶我們去搭船囉!
悠遊卡真好用,搭船也通。
一搭上渡輪,
奇妙的度假FU就來了,
雖然只是短短的淡水到八里。
但這兒獨有的河岸風光,
半鹹的海風,
都讓大家感受到魅力了。
一下就到對岸八里,
迎接我們的是漁家的舢舨船,
靜靜的停泊在港口,
還不時有水鳥在其中漫步。
小樹們有"抓"到鳥嗎?
抓不到沒關係,
那種興奮與感動留在心中就好。
能拍到小小的水筆仔也很開心!
水岸真是適合騎車呀~
有空和家人來享受吧!
趁你們在瘋狂逛街購物的時候,
大樹往後街小逛了一下,
正好看到商家正在製作魩仔魚,
台灣一直有吃魩仔魚的習慣,強調豐富的營養吸引大家消費,
原來魩仔魚是這樣做的呀~
查了一下資料,
由於魩仔魚很細小,漁民會用鹽水稍微煮一下,方便保存。
煮熟的魩仔魚冷凍可以保存數月,運送和販賣也比較容易。
至於魩仔魚到底是不是各種魚的魚苗?吃了會破壞生態?
看到一篇還不錯的報導,給大家參考。
【魩仔魚解密】吃魩仔魚是罪過嗎?/上下游報導
。
。
。
。
。
時間差不多了,
該回程囉!
雖然你們仍逛到意猶未盡。
等待渡輪靠岸的同時,
發現在這兒工作的是東南亞來的移工朋友呢!
也發現電線桿因漲潮落到水下了。
回程的渡輪上,覺得小樹們沉靜下來了,
雖然有的吃起來玩起來,
有的看著河面放空,有的仍在努力取景,
但是有一種沉靜的感覺在大樹眼中,像看電影的慢動作一樣的。
回到淡水河岸,已是陽光斜照。
走在河岸邊,深深感覺淡水的悠閒,
這時應該坐在長椅上,
曬曬太陽,聊聊天,或什麼也不做。
應該只有我們在趕路吧!
每次要趕四點回到學校,
都是艱難的任務。
雖然趕,還是邊趕邊玩。
這就是我們厲害的地方了!
呵呵~
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