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去探訪一座公園。
公園?
公園有什麼特別的?
嗯......
這是很不一樣的的公園,
一座已經超過一百歲的公園唷~
先來說個老故事……~
在清朝還是臺北城的時期,
這一大塊地除了有臺北天后宮之外,就是一片荒蕪了,
到了日治時期,日本人有計畫的拆除臺北城內的舊建築物,
並在天后宮南方空地規劃設計了一座都市公園,
這個在1908年初步落成的臺北公園,可是台灣第一個歐式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呢!
↑ 圖片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到了1913年,總督府拆除了臺北天后宮,
興建了「兒玉‧後藤紀念館」(現在的國立臺灣博物館)
(註:當時的總督是「兒玉源太郎」,民政長官是「後藤新平」)
而公園的範圍也就往北拓展成現在的樣子了。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哇~1908年就初步落成,
那算一算,到今年就是105年了吔~~~
但,現在好像稱做228和平公園!這又是怎麼回事?
來來來,進到公園再慢慢說。
方便的捷運咻一下就帶著我們來到台大醫院站,
第一組組長盡職的跟大家說明228公園的範圍與路線,嗯~很讚!
(其實一出站,就在公園裡頭了,根本不用帶路)
一進公園,眼前高大綠意一片,彷彿進入森林,
畢竟是老公園,大樹可以恣意伸展,各有各的美麗姿態。
原本想先到跟公園名稱很有關係的「228紀念館」,
但小樹們卻不約而同不由自主的紛紛奔到樹林間,做什麼呢?
原來是-----追松鼠呀!
看到一個樹洞,等待~
忽然一隻眼睛咕嚕咕嚕轉的可愛松鼠從樹洞鑽了出來,
惹得大夥兒驚呼連連,眼睛和腿也跟著牠不斷移動,成了追松鼠大隊!
就這樣追了十幾分鐘,一點也不誇張唷!
好不容易把視線離開松鼠,才開始發現地上有楓香的果實,
而樹幹上也長出了紅紅的嫩芽,煞是可愛!
最喜歡看植物這樣的生命力,總讓我元氣倍增!
松鼠追過癮了,
終於,
大家肯把腳步移到樹林旁的228紀念館了。
這棟原來在日據時期是「臺北放送局」,專門發展臺灣的廣播事業,
簡單說就是廣播電臺啦!
1945年,日本人戰敗離開,國民政府接收後成為「臺灣廣播公司」。
那跟228事件有何關係?
在1947年的2月28日,爆發了臺灣歷史上的悲劇------228事件,
當天下午,大批憤怒群眾衝入位於公園中的這棟廳舍 ,
對外播音發出控訴,成為全臺反抗活動蜂起的開端;
之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之行政長官陳儀也多次於該電台透過廣播向民眾喊話。
這一層與二二八事件的歷史關聯,成為公園改名的緣由。
而民眾憤怒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當年好不容易脫離日本殖民政府的台灣人民,
原本歡天喜地的迎接從大陸來台接收的國民黨政府,
沒想到之後的生活反而越來越困難,政府的惡形惡狀讓人民的熱情轉成厭惡與失望,
不滿的情緒在一件政府查緝私煙的一連串事件中爆發!
當時只准政府專賣局賣菸,可是品質不良,所以不少人私自進口洋菸,
1947年2/27傍晚,警察查緝到賣私煙的婦女林江邁,不理會她的求情又打傷了她,
路人看不過去圍住查緝警員要他給個交代,
沒想到其中一名警員慌亂中拔槍亂射,竟誤射一名路人,隔天不治身亡,
事情很快傳遍臺北,氣憤的臺灣人民要政府查清此事懲辦殺人的警察,
但政府沒有回應,
於是人民衝到臺灣廣播電台播音控訴政府,並集結遊行,號召人民一起抗暴,
結果導致整個臺北陷入"臺灣人"打"外省人"(代表政府的族群) 與人民軍警互打的紛亂中。
事件持續往南延燒,軍警出動鎮壓,讓事情更加惡化。
幾天後,全台都捲入事件中。
原本臺灣的民意代表和各界代表組成的228事件處理委員會已成立,
且各地的紛亂已逐漸趨緩,慢慢恢復秩序。
但當時的行政長官陳儀卻以共產黨煽動叛國的理由暗自向南京請求援軍鎮壓,
在確定援軍即將抵達後,陳儀就不再理會且斷然拒絕228處委會的決議與要求。
3月8日,中央派來的軍隊從南到北展開大規模鎮壓與逮捕,
只要是可能與事件有關的,都會被捕或被槍斃,
整個臺灣陷入恐慌與不安,許多家庭也因而支離破碎。
想到這麼多人在這個事件中失去生命或自由,真的是令人心痛......。
所以,後來將新公園改為228和平公園,
是要我們記得這個歷史的悲劇,同時對死難者與家屬致哀。
說到這麼沈痛的歷史,心情也沈重了,
轉換一下吧!
往另一區走,走到了小孩最愛的遊樂區,
大樹最愛看小孩玩樂的表情,
所以放你們去自由溜滑溜滑一下。
這個溜滑梯後面看得到一棟紅白的建築物喔~
就是這棟-----總統府。
沒錯,
228公園離總統府就是這麼近。
小樹們開玩囉!
在旁邊捕捉小樹們的歡樂,讓我也忍不住一直哈哈大笑,
真是太可愛了。
如果可以,很想讓你們就這樣玩到天荒地老,
但是,第一組精心安排的行程,我們還是不能錯過呀!
離開遊樂區,
阿姍就跟我說:花圃裡面有個雕像吔!
一看,雕像動了,嚇了我們一大跳,
哈哈哈哈~原來是一隻大鳥-----黑冠麻鷺!
於是,小樹們又變成了拿著相機咖擦咖擦的追鳥大隊。
追著追著,就來到了置放清朝古蹟:急公好義坊 的角落,
在臺北城時期它原本是在西門街上的,
為了褒揚急公好義捐贈臺北考棚義舉的洪騰雲先生而建,
↑ 照片來源:徐宗懋圖文館
日治時期為了街道改正計畫而遷到公園裡頭。
能在這裡看到清朝時期的牌坊,欣賞石頭雕刻的美感,還挺感動的。
急公好義坊旁邊,就是露天音樂廳,
如果天氣剛剛好,氣溫剛剛好的一天午後,
能坐在這裡曬曬太陽,
看看表演,真是幸福的事呢!
就像帶著零食的這位,是不是很愜意呢!
公園的中間,
有一個很明顯的紀念碑,
這就是228紀念碑了!
整體的設計很有質感與想法,
走到裡頭,還有令人驚訝的事呢!
什麼事?
自己去找答案囉!
不知不覺,在公園裡頭也待了一個小時,看到大家開始找水喝,
那就先到大門旁的知名老店-----公園號酸梅湯吧!
在1950年代左右,
新公園西側的這條街曾經鬧熱滾滾,
許多路邊攤沿著公園邊緣匯集販賣各式小吃與飲品,
其中以「公園號酸梅湯」最為著名;
公園號酸梅湯攤販後來搬進這個店面,並持續營業到現在,很~厲~害!
應該是說,
我們竟能喝到與六十年前相同的老味道呀!
跟親切熱情的老闆娘和店員說拜拜後,
捧著酸梅湯和冰淇淋來到公園最浪漫的一個角落歇息,
湖水、庭園、石拱橋的悠閒美景,很適合在此放空。
↑ 圖片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可惜,我們放空的時間不能太久,
得趕緊往公園裡的最後一站囉!
每次經過這裡,都忍不住讚嘆這棟建築的華麗與雄偉,
當年日本人為了慶祝臺灣交通大動脈縱貫鐵路之南北全線通車,
辦了一系列盛大的通車儀式,這棟博物館是活動之一,
準備透過展覽大力宣傳與介紹臺灣的建設來代表殖民成績。
於是在1913年,強制拆除公園中的臺北天后宮之後動工,
這棟「兒玉‧後藤紀念館」於1915年落成,
成為當今臺灣少數且具代表性的日治時期仿西洋古典式建築。
裡頭的大廳富麗堂皇,
往上瞧,是透著光的圓頂彩繪玻璃天窗,
陽光燦爛時,應是奪目迷人呀~
走在館裡,處處驚嘆!
這樣華麗的紀念館,
到了現代,成了親切的博物館,
門票便宜,重點是學生還可以憑學生證免費唷~
每期規劃了不同的展覽,提供人們不同的觀看視野與思考空間,
例如這個小建築,
是不是極有創意與想像空間呢!
今天最讓我驚嘆的展覽是黃虎旗的修復展,
細看修復工程,
遙想當年臺灣被割讓給日本時臺灣人民的憤慨與台灣民主國的成立,
雖然原來的旗幟已下落不明,
但這幅 高喬雲亭 在1909年摹製的黃虎旗可說是最接近原旗形象的了。
尤其知道黃虎旗竟是正反兩面,虎眼與雲朵不同時,
在心裡「啊!」了一聲!
藍地黃虎的樣貌因年代久遠藍地都褪色了。
而這是2012年臺博館模擬重建的黃虎旗,標準的藍地黃虎。
走出臺博館,
離開228公園,
想著,如果天后宮沒拆,並存在這公園裡頭,那是多麼美麗的一件事呀!
↑ 天后宮復原圖(國立台灣博物館世紀典藏特展展覽資料。李乾朗教授繪圖。)
圖片來源:http://www.tonyhuang.idv.tw
有沒有看到圖片左側的街道有一個牌坊?那就是「急公好義坊」喔!
逛了一大圈,其實還沒完全看完呢!
你說,這座老公園,是不是非常特別呢!
走過不同年代,
公園裡每個角落都是故事,
現在成了市民活動休閒的好地方,
幸福感的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