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對「臺北盆地曾經是臺北湖」這件事興味盎然!
↑ 圖片來源:地理教室,無國界
曾經,
臺北盆地有好長好長一段時間海水進進出出,
有時水深,有時水淺,直到海水完全退出......,
當時能冒出頭的就是比較高的芝山岩、圓山......等高地,
所以會在這兩處發現史前時代的遺址與人類生活的痕跡好像很自然。
今天來到其實就在士林區的「芝山岩」,
離我們很近很近,
來看看這個小小的山頭,到底有什麼?
↑ 照片來源: 河溪生態工法的永續綠空間
迎接我們的,
就是好大好大的一棵樹,
枝葉延伸再延伸,彷彿在大聲宣告:我在這裡!
先沿著木棧道走環狀山腳,
又遇見像雞一樣的大鳥----黑冠麻鷺,
真有緣呀~
輕聲緩步的接近牠,咖擦咖擦趕緊拍下,
想再更近,牠就毫不眷戀的展翅高飛,
只留下紀念品讓大家尖叫!
這可是最新鮮的唷~
看見石階了,
到這裡,就是要認命爬山,乖~
地上寫著北隘門步道,
顧名思義等一下會遇到北隘門。
為何會有隘門呢?
早期芝山岩曾經是漳州人的地盤,
為防止宿敵泉州人來襲,
所以在每個入口設立隘門保護家園。
果真,遇到北隘門了!
但這個隘門是重建的,不是真的古蹟喔!
走過隘門再回頭望,
當時漳泉械鬥的場景似浮現眼前......。
註:漳泉械鬥是發生在18世紀中到19世紀末的台灣(台灣清治時期),
因文化差異與利益衝突等發生的武裝衝突。
往旁邊瞧瞧,都可以看見這裡的岩石不太一樣,
因為這裡的岩石都曾經是海底裡頭的礁石,
跟當年的台灣一起被板塊擠出海面露出來,
經過多年的風化與侵蝕,
這些石頭都是證據也是見證者。
也因為這裡的地質非常特別,事關史前與多個文化層的樣貌,
例如礁岩上的古生物化石或繼續風化的洋蔥石......,
也因為這裡的沈積沙岩容易被破壞,地表泥土也非常薄,
所以設立了好長好長的木棧道,不讓人直接踏在岩層上。
爬上山頭,小樹們已經又累又渴的在鬼叫,
當然,
前面的三級古蹟惠濟宮一定有水喝,
小樹們一聽全部往前衝去,
只剩 梨慧 與 阿姍 氣定神閒的跟我一起享受拍照樂趣,
拍著被纏繞到像要窒息的「它」↑
以及開得燦爛的月桃花與後面古樸的石頭小廟↓
都讓兩位小女生驚嘆!
真是沒白帶你們了~(大樹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
在抵達惠濟宮之前,
先遇見了一個說明牌:
意思就是:
日本人在1895年佔領台灣後,
首先就在芝山岩文昌祠成立第一所「國語傳習所」----芝山岩學堂,
也就是教台灣人學習日語的學校。
(這裡原本就是人們上課的義塾,不收費的學習場所,就在惠濟宮後面)
次年元旦,
反抗軍趁日本老師回臺北城過年回來的途中殺了他們,
史稱六氏先生事件。(有六位老師被殺害)
↑ 重建的六氏先生之墓在明顯的海底礁岩節理之上,其他是早期當地居民的墓碑
這件事震驚了日本政府,
於是積極塑造芝山岩成為教育者的聖地,
還設立了「學務官僚遭難之碑」讓人感念與祭祀,
也建造了一條從士林前往芝山岩的道路。
這段歷史,是台灣被日本殖民的時代悲劇。
(之後,芝山岩學堂改稱八芝蘭公學校,也就是士林國小的前身。)
換個話題,
回到「惠濟宮」吧!
別小看了這個提供你們清涼飲水的廟宇喔~
這可是三級古蹟,
有悠久的歷史與當地人的信仰傳承呢!
非常懂得拜拜的 各地都去過 帶著 想拜拜的小樹們拜了一圈,
祈求什麼呢?
惠濟宮是清朝時期漳州移民的信仰中心,
士林、芝山岩是漳州人的地盤,
所以芝山岩有座祭拜「開漳聖王」的廟宇是當然的,
在那個不安定的年代,信仰是人們安定心靈很大的力量。
從惠濟宮往下走個幾階,
就會看到另一個三級古蹟:芝山岩西隘門!
這個隘門可以稱為古蹟,表示沒有改建過,
從清朝西元1825年到現在就是這樣,
利用當地地形巨岩把關,在缺口以當地的岩石砌築而成,
是漳泉械鬥的古戰場。
隘門上有成列的「雉堞」,
可以從中間的孔洞窺探敵人,
若仔細觀察,孔洞內大外小,敵人看不太進來,是很聰明的設計。
繼續前行,
小樹們看到新奇的就猛拍,真是可愛!
終於走到讓人期待的300歲樟樹爺爺的身旁了~
我無法拍出他雄偉的全貌,
只能藉由小樹們小小的身軀來襯托他的巨大!
在樟樹爺爺前面,
我們只能臣服於大自然的生命力呀!
芝山岩可以保留這樣的巨木與自然生態是有原因的,
因為在日治時期有神社在此,禁止砍伐,後來又成為軍事重地不得隨意進入,
可以說是歷史的幸運兒,還好還好。
隨意沿著步道走到了可以俯瞰臺北盆地的山邊,
其實芝山岩也不過50公尺高,
視野也只能這樣,
旁邊就是雙溪喔!
最後來到被拆除的日本神社遺址處,
看著旁邊那長長的階梯就能直下山腳,
於是表決通過在這裡下山!(累了吧!)
↑ 1930年的日本神社,照片來自維基百科
這「百廿崁」是日本人在蓋神社時拆除南隘門所鋪設的,
從山下爬上長長的階梯,
慢慢的把心靜下來,
再進入神社參拜。
芝山岩真是一處特別的地方,
小小的獨立山頭,
卻蘊藏了豐富的「種種」,
這「種種」,怕是去一次都無法讀完的。
在https://www.zcegarden.org.tw/b22.php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的網站看到這個1931年的老照片,
心裡觸動了一下,
芝山岩一直都在,
旁邊的景觀卻是大不同了呀!
留言列表